日前,我校理學院呂偉老師,憑借對《數學分析》課的講授展示,在2021年陜西省第四屆本科高校課堂教學創新大賽中獲得了二等獎。
對大多數人來說,《數學分析》是一門高不可攀的課程。如果說學習《高等數學》是在爬山,那么學習《數學分析》就是在攀巖。數學理論的證明和推導過程復雜晦澀、抽象嚴謹又富有邏輯性,對教學雙方都提出了很大挑戰。呂偉老師迎接挑戰,想方設法帶領學生走進數學世界,感受攀登思考高峰的快感。
呂偉老師的授課法寶之一是“化抽象為具象”。在講授“極限”的概念時,呂老師用莊子“天下篇”中的“一尺之錘,日取其半,萬世不竭”為引,用數學家劉微推導圓周率的“割圓術”為例,用古代詩詞“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”“孤帆遠影碧空盡,唯見長江天際流”等意境,讓同學們體會變量無限趨近于0的概念。當抽象的數學符號與可具象化的情境相結合,同學們對課程的怵怕心理被減弱了,學習興趣提高了。呂老師常用這樣的趣味實例,將課堂知識的理解難度“從云端拉到地表”。

呂偉老師的法寶之二,是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與傳統教學方式相結合。她用Flash小動畫、gif動圖或三維圖形,把復雜抽象的理論概念轉化為直觀、簡化的可視化圖像,讓同學們對難點一目了然。呂老師還隨時靈活使用板書補充知識要點。理論推導時,整齊的板書幫助大家明晰思路,明確重點,在一步步書寫結論的過程中,加深了學生的理解記憶。
課堂上,呂老師采用質疑式教學,創設情景激發大家的興趣,將問題交給學生,帶領同學們觀察、探索、交流、探究,主動架構知識。她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和防控政策,讓同學們進行數學建模,預測疫情拐點何時到來。理論付諸實踐,幫助學生身處數學情景,形成數學思維。課后,呂老師有效利用網絡功能和資源,加強和學生的溝通,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程度,隨時答疑,及時調整課程進度,確保學生學習不掉隊。
同學們特別喜歡呂老師的性格,說她細心耐心,深諳學生的心理,能潛移默化地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。遇到關鍵的思考邏輯,她會額外多強調幾次;遇到難度較大的定理,呂老師不急不躁,用平和的心態帶領大家反復領略體會;課上課下答疑解惑,她不厭其煩地講解……呂老師這些做法,讓同學們不僅不會因為自己學不懂感到挫敗,反而會因為自己“勤學好問”提起攻克難題的熱情。
呂老師對學生們的日常關心,也拉近了學生與這門課程的距離。有位少數民族學生思鄉情切心情壓抑,又因語言差異,學《數學分析》更覺困難。呂老師與他反復溝通,幫助他慢慢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生活節奏,感受到了大學生活的樂趣。有三位同學因學業成績未達標準留級了,呂老師幫助他們調整不佳狀態,帶領他們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,不斷指導和鼓勵他們,最終取得了陜西賽區一等獎的好成績。
“學這門課,就是要帶領學生苦中作樂?!眳蝹ダ蠋熯@樣說。做呂老師的學生,大家也燃起了對《數學分析》的熱愛,每節課都早早去教室,津津有味,樂此不疲,期待著又一次和數學的思想碰撞。
文:大學生新聞社學生記者 林梅梅 李敏潔
本文來源于西安石油大學報